在現代社會,大到安全、科技發展、經濟貿易等等,小到我們個人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和工作。我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計量。可以說,計量是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們的生產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
在科技迅速發展和經濟全球化的今天,計量已經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和使命,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之一。計量是保障經濟正常運轉的技術手段。在經濟交往中,超過80%的貿易必須經過計量才能實現,工業化國家的各種計量活動對其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4%—6%。






“計量”這個名詞術語,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稱為“度量衡”,即指長度、容量和質量。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確認采用“計量”一詞,取代使用了幾千年的度量衡,并賦予了更廣泛的內容。按照計量技術規范JJF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計量”是指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的活動。計量屬于測量,源于測量,而又嚴于一般測量,它涉及整個測量領域,并按法律規定,對測量起著指導、監督、保證的作用。
計量的概念是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逐步形成的。當生產的發展和商品的交換變成社會性活動時,客觀上就是需要測量單位的統一,并要求在一定準確度內對同一物體在不同地點,用不同的測量手段,達到其測量結果一致。為此,就要求以法定的形式建立統一的單位制,建立計量基準,標準,并以這種計量基準、標準檢定其他計量器具,保證量值準確可靠,從而形成了區別于測量的新概念——計量,也可以說,統一準確的測量就是計量。
計量涉及到工農業生產、建設、科學試驗、國內外貿易及人民生活、健康、安全等各方面,是國民經濟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計量在以往度量衡的基礎上,逐步發展為長度、溫度、力學、電磁學、光學、聲學、化學、無線電、時間頻率、電離輻射等,并形成了有關測量知識領域的一門獨立的學科——計量學。可以說凡是為實現單位統一,保障量值準確可靠的一切活動,均屬于計量的范圍。

計量是產品質量的重要保證,計量是客觀評價產品優劣的終技術手段,計量校準是控制生產過程工藝參數,確保加工質量的主要技術措施。機車校準其實有很多種不同的類型,根據不同的應用方式可以將其包括力學校準以及長度校準等等,依照不同的使用形式可以將其分為造紙類校準以及熱工校準等等類型。每一種類型都是會有其自身的優勢和作用。

